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玉米种植户需警惕,玉米苗期病虫害应尽早防控

2024-05-14 15:35:37
随着农业九游AG总区化的不断推进,种植玉米已不再仅仅是播种和收获那么简单。病虫害的防治成为了确保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。今年,由于气候条件和害虫生命周期的变化,玉米种植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。


今年4月份,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《2024年玉米春耕春播技术意见》指出,据预测,今年玉米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。

西南地区重点关注草地贪夜蛾、玉米螟、粘虫、纹枯病、大斑病、南方锈病、白斑病、穗腐病等病虫害。
东北地区重点关注粘虫、玉米螟、棉铃虫、蚜虫、地下害虫、大斑病、茎腐病、北方炭疽病等病虫害。
西北地区重点关注地下害虫、蚜虫、叶螨、棉铃虫、玉米螟、茎腐病、大斑病等病虫害。
此外,农户种植玉米时也应采用抗病抗逆品种及高质量包衣种子,必要时可针对性进行二次精准包衣。
本文整理了种植玉米常见的主要病虫害问题,并提供了相应的防治策略。

玉米螟

玉米螟以其幼虫在玉米秸秆、根茬及穗轴中越冬,对玉米造成严重损害。


预防玉米螟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
心叶期撒药:在玉米心叶期撒辛硫磷颗粒药剂或辛拌磷毒土。

喷施药剂:用50%的敌敌畏或40%辛硫磷乳油喷施雌穗花丝。

粘虫

玉米粘虫在温暖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大规模爆发,它们能在短时间内将玉米叶片全部吃光。


面对粘虫,防治措施有:

药剂喷施:使用2.5%敌杀死、2.5%功夫乳油等药剂。

高剂量药剂:在粘虫严重时,可采用更高剂量的药剂进行喷雾。

蚜虫

玉米蚜虫是危害玉米严重的害虫之一,繁殖代数多,适应温度广,主要吸食叶片汁液,传播病毒,使叶片发黄、发红紫等,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,不能制造有机物,而影响玉米产量。


面对蚜虫,可采用化学防治:

防治玉米蚜虫的药物:啶虫脒、氯氟氰菊酯、吡虫啉、噻虫嗪等药物。当玉米蚜虫蚜株率达到30-40%,出现“起油株”(蜜露)时,及时喷药防治。

当前22%噻虫·高氯氟悬浮剂是一种防治玉米蚜的理想药剂,建议用量为10.15毫升/亩,具有持效期长、成本低、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。

棉铃虫

棉铃虫为杂食性害虫,以幼虫危害玉米、谷子等农作物。主要危穗部,并蛀食籽粒,产生大量虫粪,受害部位易被虫粪污染,产生霉变,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。



面对棉铃虫,主要防治措施有:

生物防治:产卵初期释放螟黄赤眼蜂灭卵。

药剂喷施:亩用200克/升氯虫苯甲酰胺10-15毫升、15%甲维盐.茚虫威悬浮剂10~15毫升。

地老虎

地老虎,这个名字听起来或许有些可爱,但它们对玉米幼苗的破坏力却不容小觑。这种夜蛾科的昆虫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,能在一夜之间让玉米田变成“秃地”。



防治地老虎,需要从源头做起:

清除田间杂草和秸秆:减少地老虎的藏身之处。

冬季灌溉:降低越冬地老虎的生存率。

春季监测与药剂防治:及时发现并使用毒死蜱等药剂进行喷施或撒毒土。

蛴螬

蛴螬,金龟子的幼虫,它们在地下悄悄咬食植物的根茎,导致玉米幼苗枯死。



防治蛴螬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
有机磷药剂拌种:从种子开始就进行保护。

毒土或毒饵处理土壤:直接杀灭地下的蛴螬。

诱杀成虫:减少金龟子的数量,从而减少蛴螬的产生。

金针虫


金针虫,这种分布广泛的地下害虫,能导致玉米幼苗枯死或矮化,严重时甚至造成全田毁种。




防治金针虫,关键在于:

种子包衣:使用有机磷药剂进行种子包衣。

土壤处理:用毒土或毒饵处理,减少金针虫数量。

成虫诱杀:使用黑光灯或假死法减少金针虫成虫。

大斑病

病菌侵染初期,叶片出现水渍状的圆形小斑点;病斑逐渐扩大,中央为灰褐色;小病斑很快跨过小叶脉形成大型、中部灰褐色或灰白色、梭状、周围无褐色边缘的病斑。



大斑病的化学防治措施:

病害高发年份,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枯草芽孢杆菌、井冈霉素A、井冈蜡芽菌、解淀粉芽孢杆菌、氨基寡糖素等生物药剂,或吡唑醚菌酯、苯醚甲环唑、肟菌戊唑醇、烯唑醇等化学药剂,视发病情况隔7~10天再喷一次。

茎腐病

茎腐病发病较慢,病株逐渐出现叶片黄枯的症状,下部茎节渐渐产生褐色病变,茎秆变软、缢缩,内部茎髓分解,仅保留呈现紫红色的坏死维管束组织,植株易倒折。由于茎节中水分传送组织被破坏,雌穗苞叶渐干枯、松散,雌穗下垂。



茎腐病的化学防治措施:

玉米大喇叭口期可喷施含有戊唑醇、精甲霜灵、咯菌腈、醚菌酯等杀菌剂,对茎腐病进行防治,根据病情间隔7~10天再喷施1次。


南方锈病

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大量的黄色小点,小病斑逐渐隆起形成疱状夏孢子堆。当鲜黄色的夏孢子堆突破叶片表皮层后,散出大量的橘黄色的夏孢子并随风飘散,覆盖了整个叶片。



锈病的化学防治措施:

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是南方锈病激发期;在大喇叭口期喷施戊唑醇悬浮剂430g/L、氟硅唑乳油400g/L、吡唑醚菌酯乳油250g/L、30%肟菌·戊唑醇悬浮剂、吡唑醚菌酯乳油250g/L与戊唑醇悬浮剂混剂430g/L,可对南方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
今年的玉米种植,确实面临着不小的挑战。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防治措施,力将病虫害风险降低。


标签

近期浏览:

相关产品

相关新闻

福州水处理设备 | 短距压缩试验仪 | 湖南资质代办 | 东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| 活性氧化铝 | 广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|